“新基建”站在大风口

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能来自哪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如何发动?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到媒体,纷纷对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寄予厚望。提速“新基建”,成为近期对冲疫情影响、长远激发经济新动能的广泛社会共识。由此,“新基建”站在了新的风口上,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战疫情促发展 中央高度重视“新基建”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今年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多个重要会议不断提到“新基建”。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中央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上也屡屡被提及。“新基建”被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足以说明它不仅是支撑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名词。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位为新型基础设施。随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还是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指的都是新型基础设施,即“新基建”。专家认为,“新基建”是相对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而言的,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新”体现在蕴含其中的硬核科技。“新基建”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更将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GDP的乘数效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这次疫情防控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新基建”的价值。当疫情肆虐,全民在家隔离成为常态,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一下子转移到网上时,全社会对数字技术服务的需求出现了井喷。几亿人在线办公,全国所有学生在线上课,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交易都是在网上实现的。在诸多社会公共服务几乎停摆的时候,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挺身而出,构建起一个新的社会“循环系统”。面对突然爆发的流量洪流,4G/5G和光纤宽带网络运行平稳、保障有力,充分显示了“宽带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成果。信息通信业为各级政府、医疗卫生系统提供了7×24小时应急通信支撑,确保疫情上报、防控指挥通信畅通;基于5G的远程医疗实现了全国医疗专家对确诊患者的远程会诊和远程救治;大数据技术在疫情溯源和监测、疫情态势分析和研判、疫情防控和部署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满足了高密度人群的快速部署、远距离、精准测温需求;智能配送、智能消毒机器人等设备在医院的上岗,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

在全社会有序复工复产复学时,“新基建”再次大显身手,成为复工复产的强力支撑。5G﹢远程办公、5G﹢远程签约、5G﹢远程教育等冲破物理隔离限制,催生学习工作生活新业态、新模式。基于电信大数据建立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小程序,可以轻松查询用户的行程轨迹,作为复工的重要依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资源汇聚、产能共享、跨区域协作的优势,在防疫物资供需对接、物资统计、产能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稳增长促转型 “新基建”被赋予新使命

疫情发生以来,内需和生产骤降,中国经济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是今年的重要任务。知名经济学者任泽平认为,中央启动“新基建”,短期来说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放眼长远,“新基建”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石、数字经济的支撑,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持续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稳投资的主渠道。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疫情冲击下,消费、出口必将受到较大影响,投资必须担起拉动经济发展的大任。但是,“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并不能支撑经济长远发展,真正的投资拉动是有效的投资,不仅能促进当前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经济高质量长远发展。“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仅可以短期内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就拿5G来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表明,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与此同时,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2020年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预计约为24.8万亿元。

“新基建”将催生经济持续发展新动能。这场疫情,使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加速,这将成为带动消费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数字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会因疫情的结束而消散,这些由疫情激发出的云办公、云教育、云医疗、云娱乐等工作、学习、生活新模式,会在疫情之后得到巩固和拓展。疫情催化之下,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力度正在加大,随之而来的,是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更旺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所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溢出效应显著,将进一步带动新消费、新制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量质并重 提速“新基建”

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通信业化危为机、加快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加快5G网络建设,构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信息通信业要加快高质量5G网络建设,确保完成今年年底覆盖到全国所有地市的目标。根据规划,今年全国范围内将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55万个,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行业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不折不扣地完成预期目标,为数字经济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同时,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要进一步向偏远地区延伸,优化网络质量,实现深度覆盖。要加快构建高速、宽带、安全、泛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云网融合优势,量质并重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疫情影响下,远程办公、在线娱乐等需求激增,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进程加快,相关信息处理、存储量急剧增长,数据分析、处理运用扩大。为满足社会旺盛的需求,信息通信业要加快数据中心建设,但要防止“一哄而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要合理规划布局,注重量质双提升。要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增强云和大数据计算能力,以此为基础,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助力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同时,要打破各行业企业建设的数据中心彼此分割、资源无法共享的现状,加快建设国家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的效能。

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落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要围绕工业企业需求,通过改造已有网络和建设新型网络的方式,建设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加快上云,加快打造一批在本行业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激发工业互联网活力。同时,深化5G、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全方位赋能工业制造,助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

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经济发展和智慧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疫情刺激为我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加速键”,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重点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与社会发展、城市运行、综合治理等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活跃人工智能场景在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能安防、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让其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基建”站在大风口,信息通信业要搭乘东风,加快推动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根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邮电报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youkuaiyun.com。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优快云资讯门户 » “新基建”站在大风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