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加剧,国内巨头正在强势追赶
在这个基础设施、技术积累、生态圈建设、资金投入缺一不可的赛道,云计算市场的份额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马太效应”持续凸显。从全球市场来看,自2017年以来,全球云计算市场3A格局(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占据近七成市场份额。在国内也是如此,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前五大公有云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和AWS,五家总体市场份额达到76.7%。
中小型云服务提供商已经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压力,甚至逐渐掉队。苏宁云、美团云的黯然退场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云计算市场正在加速洗牌,而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玩家则会在马太效应下,强者愈强。
从云计算市场占比来看,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排名中位列第三,是亚太及中国市场最大赢家。在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财年业绩里,阿里云的收入超过400亿,如此强劲的表现,让阿里云的估值水涨船高达到770亿美元。尽管阿里云还没有超过亚马逊和微软,但其“黑马”之姿已经越来越明显,阿里云的势头正迎头赶上亚马逊,不可小觑。
腾讯云厚积薄发,依靠着腾讯本身在社交方面以及游戏等领域的巨大天然流量池,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强大的生态转化能力,结合自有生态打造差异化竞争,获得了惊人的增长,成功在多个场景实现落地。腾讯云的触角也不断深入IT、零售和制造业等垂直行业,特别是在金融和公共服务领域,力图在产业和互联网端构建强有力的标杆案例。
在众多云计算厂商中,“站在世界看世界”的华为云虽然起步最晚,但依托华为30多年在全球的部署,自去年以来一直在高速奔跑。根据2020年2月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Q3跟踪》报告,华为云2019年Q1至Q3在IaaS+PaaS市场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超过300%,华为云IaaS+PaaS和IaaS市场份额都超过7%,排名均上升到第四。事实上,政府和大型政企“上云”的趋势已经为华为提供了一部分增量空间。
5G成云计算重要引擎,运营商如何乘云而上?
云计算正在迅速渗透进入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环境,传统IT领域例如金融、医疗健康、能源、政务等行业用户利用云计算全面改造,相关IT细分行业需求与结构也在快速升级。在5G商用带动下云计算产业链复苏及云计算和网络深度融合带来新需求、新模式,云计算正在成为运营商渴望的下一个增长点。
中国电信天翼云经过十年深耕发展已形成2+31+X全国资源布局。据IDC及信通院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天翼云在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排名第七,位居全球运营商之首,中国电信目前拥有315个云资源池,在中国混合云市场位居榜首,IDC业务国内综合排名第一。在推进上云进程中,中国电信7月16日明确提出“新建系统100%上云,存量系统三年上云”的工作目标。
中国移动则加入公有云战场,将在N+31+X资源布局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具有“云网一体、贴身服务、随心定制、安全可控”特质的移动云。2020年上半年,依托完善的IaaS、PaaS、SaaS产品和服务体系,其收入增长超同期水平5倍,客户数近80万,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成为了中国云市场上发展最快的云服务商之一。经过一年的高速发展,移动云也已经从去年同时期的“基础能力补足期”进入“核心能力锻造期”——以移动云底座能力为基础,进一步落实云+网+DICT融合发展要求,通过云网一体、云数融通、云智融合、云边协同,打造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丰富度,推动全网资源布局,向精细化发展,向三年内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的目标发起全力冲刺。
联通沃云是云计算市场的追赶者,也是即将影响市场格局的新锐力量,正在通过积极创新来构建行业竞争优势。据了解,中国联通7月初发布包括新沃云6版本、新沃云智慧PaaS能力等在内的全新升级沃云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联通沃云已经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包括全面推动国产ARM架构的适配,在EB级海量存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通过灵云CMP实现混合云和异构云的统一管理,打造云原生技术的集成能力,探索自动化部署云运维。此外,联通沃云还通过荟云计划推出了云市场,云市场汇聚了大量行业顶尖应用,间接推动了沃云服务产品的销售。联通沃云还基本完成了底层沃云iPaaS平台和行业中台所构建的数字化转型综合方案,并在教育、医疗、城市治理、公安、交通、环保、水利等行业化应用场景做了印证,并参与了多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综合来看,云业务的不断发展会是运营商未来一段时期内所倚重的重要增收来源,但却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和竞争,不过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网络资源优势在5G时代勇立潮头。
云原生异军突起,加快企业云化进程
在技术持续创新的云计算领域,“云原生”成了2020年各大云厂商频频提及的热词。Gartner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50%传统老旧应用将以“云原生化”的方式被改造。到2022年,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
其实,云原生并不是新概念。在国内,众多IT企业很早就开始研究云原生,并纷纷加入到云原生的大家庭。
2011年,阿里巴巴内部系统开始向容器等云原生技术进行演进,2018年,阿里巴巴提出“全面上云且上云原生”战略,并将云原生社区的新技术引入阿里巴巴内部进行实践。今年的天猫双11当天,又创下两项新记录:交易额4982亿,订单创建峰值每秒58.3万笔。这是史上数据量、计算量最大的一年,是实时处理要求最高、与机器智能结合性最强的一次双11,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云原生实践。
腾讯云在云原生领域有着系统的布局和广泛的实践,提供了完备的产品矩阵。目前,腾讯云原生产品API每日调用量已经超过100亿次,拥有超过100万的开发者,同时服务超过50万的客户。公有云方面,腾讯云围绕着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包括弹性容器服务EKS、边缘容器服务TKE-Edge、服务网格TCM,以及云开发产品CloudBase,并继续演进函数即服务产品SCF。私有云方面,推出企业级云原生PaaS平台TCS,并继续提供TKE企业版和迭代开源的TKE Stack项目。
华为云在“云原生”这场游戏中,最具竞争力的玩家之一。华为云早在2015年就在Kubernetes社区发起了Federation项目,并于2018年率先推出了华为云多云容器平台;今年年初,华为云推出了第二代裸金属容器,这就让“容器”和“基础设施”的软硬协同更加完善。而就在最近,华为云又打出了一记重拳——官宣云原生2.0,在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上实现新的突破。
不难发现,随着云计算发展成熟和企业需求推动,云原生技术和理念得到了用户的广泛接受,云原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从通用PaaS向多元化发展,云原生正在成为云上的必然趋势。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youkuaiyun.com。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优快云资讯门户 » 盘点2020云计算:马太效应加剧,云原生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