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卖身”潮起,还有哪些平台可投?

网贷圈最近出现了一波小规模卖身潮,多个平台悄无声息的转让股权,更换团队,但很多在投投资人却并不知情。面对自己投资的平台突然被卖身,大部分投资人都是抱以担忧和怀疑的态度,特别是一些靠原来的团队和背景获得了多年好口碑的平台,突然的卖身会让投资人产生一种被出卖的感觉。

在典型的平台卖身案例中,有好贷宝这种正面的案例,也有来财街这种反面的案例。笔者认为,平台的卖身行为是未来的一种大趋势,至于卖身后的平台安全性会如何,关键要看接手方的动机以及平台后续的实际运营情况。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下,平台卖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卖身后的平台在运营策略上会出现哪些改变,以及对平台的未来发展和安全性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获取资产或筹谋备案

很多大平台因业务存量过多,转型难度过大,短期很难达到完全合规的标准,特别是在最近备案政策飘忽不定的压力下,收购一家拥有小额合规业务的小平台,或者将大额业务转移到小平台,是不少大平台的应对方案之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红岭创投收购亿钱贷的事件。

小平台被大平台收购后,安全性和知名度自然提升了不少,有一种捷足先登,麻雀变凤凰的感觉。小平台的原待收不会太高,稍有逾期对于大平台也没任何压力,对两边的投资人影响也都不会太大。对于大平台而言,仅仅通过一次收购,就解决了最棘手的合规问题,无疑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二、业务稳定的中型平台卖身给知名大佬

大型知名集团、国企和上市公司近几年进场布局互联网金融的节奏越来越快,相比于从零开始建平台,更多大佬会选择直接收购业务稳定,口碑较好,已经稳定运营多年的中型平台,比如好贷宝被上市公司奥马电器收购后诞生的钱包金融。

对于这类业务和运营能力出众,但缺少名气的平台而言,被上市公司收购后,很快就能把名气打出去,产生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交易量大幅飙升。但是对于原来的投资人而言可能会稍有些不适,毕竟曾经追求的小而美平台已经不复存在了,虽然平台的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伴随而来的,预期收益率肯定也会持续走低,面向的人群也会更广泛,投资人结构必定会经历大换血。

三、钱途无望的平台通过卖身寻求转机

一些草根平台入行多年,虽然占得先机,但是因自身问题导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赢利点,逾期和坏账居高不下,推广效果不佳获客成本过大,收益覆盖完支出所剩无几甚至年年亏本,每年都是给投资人白打工。现在面对备案的压力,业务披露可能揭开真实坏账率打击投资人信心,各项要求需要付出的资金成本也是一个难以扛住的开支。

还有一些平台负面新闻不断,口碑持续下滑,连管理层都离职撇清关系,比如当年国资系“四大邪教”中残存的平台,受第三方返利平台连锁爆雷影响的平台,在行情滑落后吸金能力下滑的高返平台和运营模式落后投资群体单一的远古平台等,都已经悄悄的卖身,并借此转型。这类平台卖身后的接手方实力却难以保障,也不一定有100%把握能让平台重新复苏,具体发展情况还得看接手后的调整和策略是否得当。如果平台后续发展不佳,积累的风险有可能随时爆发。

四、专业团队批量卖平台

在近期爆雷的平台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有一批平台在初期推广和包装方面的套路基本如出一辙,而且爆雷后通过维权才发现平台中途已经悄悄被卖身。这一切都是某些专业化团队在暗中作祟,他们批量开平台,在包装方面下足功夫,并不计成本的给出超高回报,在平台规模和人气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股权变更偷偷把平台卖掉,然后把运营团队整体撤走,继续去开新的平台。

在以前总结文章中也谈到过这种模式,早在14年便有系统商批量给老赖们开平台。这类平台纯粹通过的高回报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投机群体,表面上看似人气不错,但实际上根基不稳,摇摇欲坠。但平台的接手方也深知这一点,因为他们不是骗子就是老赖,买了这类平台之后更加急于吸金,玩不下去了就主动爆雷画饼。可怜一些被蒙在鼓里的投资人,最后踩了雷才发现平台早已被卖。

总结:

网贷平台卖身有利也有弊,无论是卖身前平台的发展情况,还是卖身后平台的各种变动,投资人都要留心观察并分析,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对于某些跟风投资的,平时根本不关注平台的人,不是无脑乱担心乱撤资,就是继续把本金交给骗子老赖不闻不问,结果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作者:天地之间)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youkuaiyun.com。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优快云资讯门户 » P2P“卖身”潮起,还有哪些平台可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