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号文开启P2P清退潮 什么样的平台能留下来?

网贷175号文一发布就在业内激起千层浪,文件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P2P的最新思路和动作,即“能退进退、应关尽关”。而且文中多次提到“坚持”、“坚决”,可见监管态度之强硬。

对于不少平台来说,忐忑甚至焦虑是难免的,但对于出借人来说反而是利好。175号文等于将所有平台纳入有效监管,将让裸泳者全部浮出水面,出借人再也不用雾里看花。

下一步就是谁要退、怎么退的问题,175号文也给出了操作指引。整体而言就是分类管制。可以看出,经过两年多的行业整治,在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接近尾声的阶段,监管对平台风险状况已形成了基本的判断与分类。

如何分类处置?

已出险机构

已出现机构又分为已立案机构,和恶意退出与主动清退两种未立案机构。已出险机构不多说,平台本就已跑路或在主动退出阶段,监管的核心目标是追赃和维稳。

未出险机构

引起行业关注的主要在175号文对未出险机构的的定义和处置指引上。范围上既包括早就明确要清理的僵尸类机构,也包括北上广深劝退中的“规模较小机构”。但更引人关注的则是对“规模较大机构”的分类与处置。

相比在营规模较小机构所采用的措辞“坚决推动市场出清”,对在营高风险机构的态度则温和不少,即“稳妥推动市场出清、努力实现良性退出”。“稳妥”和“坚决”的对比表明,在“能退则退”的原则下,此类平台将能获得较为宽裕的处置时间,让风险逐步消化,保持良性,不能因为引导退出反而引爆了风险。

最后是正常在营机构的处置指引,监管工作目标则不再是清退层面,而是以合规检查为核心,清理违法违规业务。平台如果合规经营又做到较大规模,还是有路可走的。只不过,监管也有意引导这类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管机构导流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网络小贷牌照不足300张,而且早已暂停发放,身价水涨船高。监管如要引导机构转型网络小贷公司,则要考虑重启发牌。对于资产好的网贷平台来说,如果能以一个好价格完成转型,或许不失为一件好事。

什么平台有希望留下来?

之前有三方平台根据各平台合规水平,预测行业最终能留下两、三百家。目前来看,这个数字还是高了。笔者之前所投的一家平台的老总预测的是“百强争霸”,这个预判更契合当前的监管精神。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有希望闯进决赛圈?

保持“较大规模”

平台首先是不能被归到“较小规模”的范围内,否则被劝退是板上钉钉。但是175号文并未明确规模门槛,而是要求各省根据辖内实际情况确定。从北上广深几大城市的执行步调看,待收1亿以下的劝退工作已在执行中,而是否会向5亿、10亿迈进还是未知数。

平台进入“较大规模”的行列之后,合规和资产就是根本。

2)严格合规、落实“双降”是前提

从175号文来看,能留下来的平台必须是“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除全国统一标准的187条备案验收细则外,文件还反复强调,平台要严格执行降待收、降出借人数的“双降”要求。近期有媒体统计,北京、深圳、上海仍有头部平台存在“双升”、“单升”的问题。顶风作案会否沦为把柄,要打个问号。

此外,175号文强调要防范网贷风险向金融机构传导,这里重点要关注的是一条新要求,即保险担保模式被明确否定了,备受出借人喜爱的平台履约险何去何从是个未知数。

3)资产质量好,逾期金额占比10%以内

文件里唯一有数据指标指引的,就是针对平台项目金额逾期占比,即底层资产逾期金额达到平台待收的10%以上,平台将被列为高风险平台,属于“稳妥出清”的对象。

在双降的要求下,平台待收余额不得上涨,金额逾期占比持续升高几乎是必然的。这就十分考验平台的经营水平,一方面要稳住待收、保持不升不降。另一方面则要全力保风控,不能让逾期增长太快,这就需要非常强大资产实力。

出借人该怎么做?

175号文将加快P2P行业的出清速度,但监管对风险进行了分类,着重强调了风险出清的“有序性”。在这个整体思路下,估计监管对行业整体软着陆是有比较长的时间预期的,三五年是合理的,甚至像信托业的整治花了7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出借人大可不必恐慌,行业环境正在从混沌走向明朗。175号文提出,监管在2019年3月底前要完成平台集中披露的工作。届时出借人将可以在中国互金协会、地方互金协会官网看到平台的真实情况。假如披露内容是基于行政核查的结果,甚至披露风险分类的情况,那对于出借人来说将是指南针——平台好坏再也不用靠猜,也不担心被平台的单簧宣传所忽悠了。

这同时要求出借人要加强网贷政策和知识的学习。什么样的资产符合网贷要求?逾期率多少属于正常范围?待收等数据的增长和下降到底是好还是坏?信息披露再完善,如果出借人不能正确理解行业政策、业务特点和数据含义,最终还是难以判断风险。这就好比炒股,公司财报放在那儿,看不看得懂直接关系我们的收益。

另外出借人更不要因为恐慌而把平台“逼退”。175号文明确提到“负面舆情和信访较多的”也属于高风险平台。也就是说,即使平台没有实质问题,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问题。并且监管还将设置高风险机构舆情监测关键词,避免自媒体散布不实言论,引发公众恐慌情绪。因此也提醒自媒体同行谨言慎行,否则可能都不需要平台举报,监管自己就找上门来了。

总之,风险的出清过程不仅包括机构主体和违规业务的清理,也包括行业标准的完善、合格出借人的筛选、以及舆论环境的净化。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但总会柳暗花明。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youkuaiyun.com。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优快云资讯门户 » 175号文开启P2P清退潮 什么样的平台能留下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