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8年风险爆发的雷潮期,行业又进入了政策主导的清退期,“三降”要求借贷两端同步降低规模,数据监控之下,平台的一些小手段也没有了施展空间,无论大小平台都在逐月压缩待收总量,受此影响,降息潮也来临了。
年后不到一个月,行业平均收益率已经降到了10%以下,而实际上清退可能较小、备案可能较大的平台收益率已经降到了平均8%以下,这对于部分人来说已经是投资渠道中的鸡肋选择。回顾对比往年,现在的收益率可谓凄惨。
2013年-2014年:高息是舆论主流,月标的利率+奖励收益合计3%,年化36%是很多网贷平台的标配,一些新上线推广的平台,能够达到年化50%甚至更高的收益。一些老平台也长时间保持2分以上的月息,行业平均收益率一度超过25%。
2015年-2016年:在经历了几次雷潮的洗礼之后,投资人都认识到高息“良心”是难以持续的,转而投向收益适中的稳健平台。收益较高的投机类平台比例大幅缩减,老平台通过数轮降息之后收益基本不会高于20%,行业总体收益率降到了15%左右。
2017年-2018年:平台无论大小都在追求更高的规模,大额返利推广四处可见,羊毛党火爆异常,引起业内外的瞩目。很多人通过首投拿到高收益,但正常投资的年化却是一降再降。在经历了几波羊毛平台跑路引发的倒闭潮之后,总体收益直接跌破了10%,P2P的高收益神话彻底破灭。
P2P平台为什么要一再降息?
一是运营压力,部分平台限于规模较小和合规成本,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难以长期维持下去,降息之后能够很大的减轻平台的负担;二是业务需求,资金端成本降低了,在贷款端也可以给出更多的优惠活动,吸引优质借款人;三是卖方市场,由于三降,平台新增资产减少,存量资金都难以满足,一标难求,奇货可居之下肯定会减少收益支出;四是追求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在有市场有地位有底气之后,就会追求创造更多的利润。
平台一般会选择什么时候降息?
资金热时期,大多发生在年后。很多人会选择年底收拢资金过节,节后再寻找投资项目。对于网贷行业来说,每次春节后都出现资金回流的资金热情况,但这一阶段的信贷资产也是最少的。供小于求时,可以说是降息最合适的时机,即便有少数投资人不满意收益选择撤离,短期内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平台具体降息的方式有哪些?
主要分为明降和暗降。明降是直接调低标面年化利率,而暗降是调整手续费、到期回款天数以及拉长业务周期等等。
平台降息幅度过大是否会影响安全性?
降息属于平台的重大决策,一般是平台各部门高层经过研究论证测算后才会作出的决定。当然据以往案例看,也有平台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或存在跟风降息等行为,导致降息后人气不断滑落,逐渐影响到了平台稳定。这时候一般都会采用补救措施,常见的方法是适当推出活动,把平均收益拉回至原来水平,等人气稳定后再重新调整。
P2P整体收益下降对平台和投资人会有什么影响?
对平台来说,资金成本的降低肯定是有利的,不论是增加营业利润还是拓展业务范围,都促进了平台的发展。
对行业来说,收益率降低,也向监管层交上了一份阶段考核答卷。去年郭树清在上海称“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之后上海就率先发动清查整顿,没几天雷潮开启。现在大平台已经普遍低于10%的收益,不再属于刺眼的高风险投资。
对投资人而言,收益是最直观切实的感受,也是对比选择平台的第一条目。年化降一点,每次付息到自己包里的钱就少一点,因此肯定会流失部分投资人。但是也有好的地方,平台能多盈利一些,清盘风险也会降低一些。
P2P目前这收益还能有吸引力吗?
对老投资人而言,P2P收益的降幅确实是过大了,现在还不到13年的1/3。吃惯了肉就很不适应清汤果腹的日子,我也经常怀念13年每月拿三四分利息的时候。从我这几年跟网友交流来看,已经有很多人选择离开P2P,发掘其他投资渠道。
而对于新人而言,P2P仍然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毕竟从3%的货基4%的银行理财,突然点进一个10%的网贷平台,还是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惊喜感。
总结:
P2P行业在收益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大量不合规平台的淘汰。在这过程中多数人都认识到,安全性才是第一位的。最近一年多来,政策密集颁布,监管越来越完善,行业整体风险也逐渐降低。等待P2P备案完成后,将会进入收益稳定的发展高峰。(文/天地之间)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youkuaiyun.com。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优快云资讯门户 » 这几年P2P的整体收益到底下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