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中外合作推进我国IT产业发展关键事件
总体来说,我国IT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是通过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实现局部突破。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就已经部署计算机研发工作,此时计算机业在全球范围尚处于萌芽阶段,我国成为在美国、日本、苏联之后第四个掌握半导体工业技术的国家,也是在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自主研发的巨型机逐步缩短与国际水平差距,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多次位列世界超算500强榜首。2000年前后,我国发布多款数据库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近年来,我国加速推动信创产品布局,集成电路、操作系统、数据库、云计算等方面技术和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应用。
二是通过技术引进、合作贸易促进产业发展。1978年第一次从国外全面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十年后我国集成电路进入工业化大生产时代。随着我国1990年降低计算机关税政策的推行,国内计算机迅速普及,2007年我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2015年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为我国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培育出联想、同方、长城、华为、浪潮等多家知名整机供应商,阿里巴巴、腾讯等成为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同时崛起多家国际化移动智能终端供应商,智能终端的发展又带动了我国上游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建成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建立起专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参观微电子技术应用展览时做出指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国内计算机专业从此兴起和发展,到2019年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计算机类专业,专业布点数达到3600多个,发展成为我国最大工科专业。此外,我国陆续出版微电子、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程序设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系列教材,不断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高科技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我国IT业发展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一是曾放松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而越发落后被动。改革开放后,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从自力更生转入技术引进路线,以应用促经济,以市场换技术,然而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原有人才队伍也逐渐流失。1965年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块集成电路时比美国晚7年,掌握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而1999年我国引进建成8英寸芯片生产线时已经滞后世界10余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掌握核心技术,国际贸易话语权不强,供货、服务、价格等限于被动。因面临已经形成的技术高壁垒和成本高壁垒,返场进入难度指数性增加。我国是信息化大国,是计算机制造大国,但不是计算机强国。
二是我国技术产品商业化机制欠发达。我国虽然很早就研发出计算机、微型机,但当时缺乏产品规模化制造和市场化推广经验,早期计算机以样机生产、小批量生产为主,主要采用配给机制供科研院所研究使用,未形成成熟产品商业化。我国原始创新到工程化创新的转化脱节,不太擅长将原始性成果转化成产品和服务,从而难以大规模生产实现商业化。将个性化的创新、产品研发变成基础性、通用性产品的实力不足,国际竞合经验缺乏、商业模式创新不足影响国际竞争水平,一度影响我国技术产品的商业化、国际化进程。
三是我国曾长期重硬轻软而不利软件产业发展和上层应用生态建设。与我国的硬件制造业相比,软件产业发展滞后,国内用户忽视软件价值和“重硬轻软”的现象仍比较普遍。我国软件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在采购过程中更多支持实物形态的硬件采购、轻非实物形态的软件及服务采购。我国IT产业链环节中,发展最好的是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缺乏自主通用成熟产品。基础软件是IT业核心,产业链围绕其打造,生态体系依托其构建,创新应用基于其部署,基础软件的平台化能力直接关乎上层应用生态的构建和发展,自研基础软件的不足影响整个产业发展。
四是我国IT产业协同发展的成效不足。国外八大金刚企业注重结盟协作和产业留白发展,英特尔、高通等聚点式发展——聚焦某一细分领域持续深耕,苹果闭链式发展——打造垂直一体化的自有封闭生态,共同打造出完备的、全球遥遥领先、掌控供应链核心的IT产业生态。我国行业龙头企业多依托自身实力多域跨越发展,在差异化竞争、协同抱团式发展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协同效率效果。
作者简介
曹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化、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方面研究。联系方式:caoying@caict.ac.cn
李晓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部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化研究。联系方式:lixiaoqi@caict.ac.cn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youkuaiyun.com。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优快云资讯门户 » 中国信通院曹英等:我国IT业发展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分析